刊名:化学与生物工程
曾用名:湖北化工
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ISSN:1672-5425
CN:42-1710/TQ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455799996852875
被引频次:34509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生物学
期刊热词:
性能研究,催化,正交实验,降解,纯化,催化合成,催化剂,壳聚糖,发酵,活性研究,
初中生属于特殊的群体,处在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生的教育当中,德育与科学二者并重,为国家培养出高品质、高科学素养的接班人成为了初中教师的工作重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们传递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从而下面研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尤为关键。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不重视德育教育
在升学考试当中将知识考查为主,大部分化学教师只重视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即便在新课标当中提出三维目标,可教师在讲课当中依然倾向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情感目标。部分教师甚至以为化学学科不存在德育教育的空间,并未挖掘出教材当中的德育因素。
(二)教师观念落后
受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始终认为化学不能将其它学科的教育掺入进来,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德育教育中。并且由于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其根本不具有德育教育的机会。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探究化学史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我国的化学学科发展历史当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化学素材,能够给教师的德育教育提供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化学界中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可以通过学习世界化学历史,培养出学生化学无国界,科学知识相联系的观念,了解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希望未来可以为化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新物质发现的辛苦过程,培养出学生勇敢质疑、创新、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新观念形成的介绍,培养出学生积极合作、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坚强信念。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推进,教师们应该意识到在追求发展当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习惯,改善环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告知学生酸雨形成原理、臭氧层空洞产生的影响和全球变暖带来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环境问题与环境破坏产生的不良后果。教师为学生们介绍“水俣病”,让学生们认识到有关铅、汞等化学元素的基础上了解到滥用这些化学元素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废旧电池回收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意义。作为化学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要从自身做起,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便于为自己和后代发展带来保证。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点,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进而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辩证唯物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渗透唯物主义教育,不但可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观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师利用具体物质和物质变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多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如,利用水的蒸发、冷却、石蜡熔化等,让学生树立起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经过各种化学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之间存在互相对立且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经过物质间互相转化,让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的观点。
(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对国家深厚的民族感情。热爱祖国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辉煌的古代文明给世界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的最佳素材。初中化学教材当中隐含着许多爱国主义教学内容。比如,我国在1981年利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成为了世界第一位。我国在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上天。这些成就直接标志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师要与教材当中的有关内容紧密联系,适当的进行展开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民族灿烂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将爱国主义的情感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德育教育的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教师在化学教学当中要因势利导,综合化学知识点为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并且在探究化学史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效果。
文章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网址: http://www.hxyswgc.cn/qikandaodu/2021/0223/819.html
上一篇:谈互联网时代中学教学方法转变
下一篇: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四届三次全委会议在京召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 化学与生物工程编辑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版面费 | 化学与生物工程论文发表 | 化学与生物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