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化学与生物工程
曾用名:湖北化工
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ISSN:1672-5425
CN:42-1710/TQ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455799996852875
被引频次:34509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生物学
期刊热词:
性能研究,催化,正交实验,降解,纯化,催化合成,催化剂,壳聚糖,发酵,活性研究,
一、凸显学生的实验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化学实验操作的主体。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这一基本原则,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学习过程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在实验中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精髓。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设计、实验规划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便实验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实验学习效率。同时在实验总结、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待各小组发言完成后,教师再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而且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实验的内容和意义。只有凸显学生的实验主体地位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化学原理的综合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丰富学生的化学实验感知
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补充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直观的化学实验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他们的学习感知。化学实验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充分将相关的化学现象通过实验表达出来,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果,而且对实验的过程也有正确的认识。优化实验教学条件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讨论优化方案。如在学习“燃烧”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燃烧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与形象认知,我对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以下两个演示实验。一是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用球胆向盛有热水与白磷的烧杯缓缓通入氧气,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开始燃烧产生火光。二是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来认真观察。在直观的演示实验下引导学生来思考: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水中的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红磷燃烧的条件。这样学生将问题与直观的演示实验结合起来,自然就可以自行归纳出燃烧的条件。这样不再是机械的记忆概念,而是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获取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而深入概念的本质加以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掌握更牢固,是真正地理解性记忆。
三、注重实验的方式创新运用
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动作重复,也不是死板的演示过程,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创新运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学中我们要提升实验的创新性,更好的完善学生的化学认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进多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安全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存在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如果借助多媒体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过程、方法,而且能够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比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中,由于相关的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并且实验结果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教师完全可以把相关实验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出来,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增强刺激,而且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验创新性。
四、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实践
在传统初中化学实验中,涉及的验证实验比较多,这种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但是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针对重、难点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有关原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被动地位与机械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要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学生创造类似于化学科学探究的环境,让学生来探究未知的领域,走进科学探究的殿堂。如水的净化、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物质的变化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进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掌握实验方法。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文章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网址: http://www.hxyswgc.cn/qikandaodu/2021/0511/1007.html
上一篇:信息化条件下的高一化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基于生物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化学与生物工程投稿 | 化学与生物工程编辑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版面费 | 化学与生物工程论文发表 | 化学与生物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